捨得的含義
高人說:“捨得,有捨才有得”,似乎應該這樣理解,放
棄你該放棄的,就能得到你該得到的。但是,問題是什麼才是
我應該放棄的?什麼又才是我應該得到的?我自己都不清楚,
還有誰能給出答案?一直以來,可能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少,而
放棄的又有點多了,到頭來我在別人生命中可能連過客都算不
上,好可悲!
捨得是一種人生哲學,是我們為人處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
的具體體現。捨得,捨得,先捨後得;捨在前,得在後。捨得
,捨得,小捨有小得,大捨有大得,不捨則不得。有捨必有得
,有得必有捨。捨與得,看似是相悖,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
面,看似相生相剋,又相輔相成,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。
常言到: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歸結統一,達到和諧。
捨得是人的一種境界,是為人處世的藝術。星雲大師在書
中說:“捨,看起來是給人,實際上是給自己。給人一句好話
,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;給人一個笑容,別人才能對
你回眸一笑。捨和得的關係,就如因和果,因果是相關的。捨
與得也是互動的。能夠捨的人,一定是有富有的心胸;如果他
的內心沒有感恩、結緣的性格,他怎麼肯捨給人,怎麼讓人有
所得呢?他的內心充滿歡喜,他才能把歡喜給你;他內心蘊藏
著無限的慈悲,他才能把慈悲給你。自己有財,才能捨財;自
己有道,才能捨道。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癡,他給人的當然
也是貪嗔愚癡。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、愁悶傳染給別人。
因為捨什麼就會得什麼,這是必然的因果”。書中,星雲大師
圍繞“捨與得”這個似乎人人熟悉、而又人人難以悟透的命題
,娓娓道來,深入淺出,系統深刻。
捨得更是一種本領, 一種態度, 一種智慧。在現實生活中
,捨與得同我們終身相伴。捨,可謂施予,可謂放棄。得,可
謂實現,可謂效果。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轉換,能“捨”方能
“得”,就是“捨得”的真意。一個人對待學習、工作、成長
、進步、愛情、個人、家庭、生活,事業、成功、失敗、發展
,榮辱等方面,如何選擇,效果如何,根本上就取決於他如何
看待捨棄和得到。怎樣在利益面前,困難面前,機遇面前,得
失面前進行取捨。同時,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,學識、智慧、
態度,素質、能力。人生的學問不僅是如何學會去得,而重要
是如何學會去“捨”。明白了“捨”,才能搞懂“得”。人世
之間,古今中外,捨生取義,捨與得,得與失,成與敗的大小
事例,何止萬千。